|
3月20日,市統計局傳出最新統計數據,1至2月,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.2%,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.3個百分點。
面對產能轉移陣痛、外部嚴峻環境等多重難題,我市聚焦“4211”現代化產業體系,奮力打造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,著力推進新質生產力建設,確保了工業發展平穩增長勢頭。
新興產業增勢較強。我市緊扣科技創新要素,統籌推進傳統產業煥新、新興產業壯大、未來產業培育,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,促進了新能源新材料、汽車智能裝備、電子信息及其他等新興主導產業持續發力,三大新興產業合計實現產值250.7億元,占全市比重近50%;產值同比增長18.8%,拉動全市工業產值增長8.4個百分點。
大中型企業支撐有力。在深化“解穩促”企業幫扶活動的基礎上,市政府出臺鼓勵措施,對春節期間訂單充足的不停產規上工業制造業企業,每家給予5萬元獎勵;對春節期間開足馬力生產的規上工業企業,按產值增速分別給予10萬元、20萬元、30萬元的一次性分檔獎勵,提振了大中型企業的生產信心,全市大中型企業實現產值314.5億元,占全市工業的62.7%;產值排前100的企業實現產值379.8億元,拉動全市工業產值增長14.9個百分點。
新增企業拉動平穩。全市新增規上工業企業74家,完成產值10.2億元,同比增長96.6%,拉動全市工業產值增長1.0個百分點。
又訊 1至2月,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6.53億元,同比增長7.2%,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.6個百分點,居全省第4位。
四大行業“三增一降”。限額以零售業、住宿業和餐飲業銷售額(營業額)同比分別增長12.0%、5.9%和16.7%,其中零售業增速較上年同期大幅回升11.6個百分點;批發業受部分大型批發企業停業影響,下降31.1%。
鄉村市場相對活躍。城鎮市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18.11億元,同比增長7.1%;鄉村市場實現零售額38.42億元,增長7.7%。城鎮市場增速落后于鄉村市場0.6個百分點,差距較上年同期擴大了0.3個百分點。
“吃穿用”類商品恢復較快。限額以上商品分類中,糧油食品類、飲料類和煙酒類分別同比增長38.7%、20.6%和24.1%,較上年同期分別回升45.8個、32.6個和40.8個百分點。服裝鞋帽類增長0.4%,較上年同期回升11.9個百分點。日用品類同比增長14.6%。
新增市場主體拉動凸顯。去年底以來,全市新增限上主體921家(含大個體),1—2月實現零售額11.36億元,同比增長126.4%,拉動全市限上零售額增長12.5個百分點。
來源:荊門日報
|
|